從1968年世界上首臺針式打印機正式商用,至今已經過去了50年的時間。打印機的出現讓數據信息能夠以紙質的形式讓用戶所見即所得,為傳統企業辦公帶來了顛覆性的可視化使用體驗。隨著打印市場越來越成熟,圍繞BYOD理念所構建的移動辦公環境被更多人所接受,而這恰恰是傳統打印設備難以滿足的。此時,如何借助移動化、聯網化、智能化的手段打造一款云時代的打印設備為現代辦公賦能,成為了業界都在關心的話題。
無論是早期的針式打印機,還是沿用了40余年的噴墨式打印機,亦或是后來的激光打印機,打印技術在噴墨式、熱敏式、靜電式、磁式、激光式、彩色3D等方向的探索沒有停止,但這種技術的發展主要是基于設備本身,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行業客戶的應用場景問題。當各行各業都在提倡數字化轉型的時候,傳統辦公環境的拖累卻變成了企業邁向現代化的絆腳石。
傳統打印苦尋破局之路
約翰·沃特和戴夫·唐納德發明打印機的時候,思考的只是將計算設備的運算結果以人們能識別出的字母、數字、符號、圖形展示在標準紙張上。時至今日,中國的打印機市場結束了持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長,以往打印機放在一個角落里機械地“吐”出一張張文件已經過時,人們的文件更多是存在U盤、手機等移動設備中,而不是非要在電腦上用網絡線纜來傳輸。換句話說,以用戶為中心、需求主導的打印習慣才是當今打印機市場的趨勢。
通過筆者與同事和OA行業從業者的交流,發現用戶對于打印機的關注已經從產品端向服務端轉移,而服務質量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用戶體驗,也就是打印的過程,最終左右用戶需求的結果。從市場層面來看,各大品牌都在尋求差異化的功能點,用戶采購趨于理性使得其對打印要求更加苛刻,簡單易用、安全快捷正成為新時代打印的標簽。
用戶需求的多變使得個性化定制既是打印行業的瓶頸,也是變革來臨前的機遇,但問題是怎樣來滿足這些需求?一條路是微創新,例如部分廠商推出了所謂的微信打印機,用戶使用手機拍照片后由微信發到打印機上,而這種方式所承載的任務量畢竟有限,并且場景必須是輕量化的。另一條路則是智能化,即發揮萬物互聯的特性,將移動設備、打印機、聯網設備進行打通,從而為用戶提供綜合的解決方案。
說到智能化,簡單地在傳統打印機上加一塊彩色屏幕或者無線打印功能,這可不是真正的智能,原因是在用戶端打印產品并沒有產生根本性的體驗顛覆。要想實現智能時代的打印,前提是要讓產品經理的思維跳出打印圈,去主動擁抱云服務、IoT等新技術,并且聯合生態伙伴去深度整合軟件和硬件的功能。換言之,“一云多屏”的理念已經悄然延伸到打印機行業,而平臺化、生態化正是破局之道。
智能云打印要深入場景
傳統的打印機配置方式是連接電腦后,在電腦操作系統上安裝驅動程序,要是趕上配有USB接口的設備還要單獨接線出來在兩端連接電腦和打印機,之后在操作平臺上查找打印機驅動,如果沒有再使用附帶驅動盤安裝。即便過了復雜的“安裝配置關”,在打印時還要先把文件傳到匹配了打印機的同事的電腦上,不僅拖累了工作效率,還影響了他人。為此,不少廠商提出了云打印或互聯網打印的概念,其中包括像施樂、惠普等上線的托管打印服務,谷歌蘋果的云打印,以及場景打印、O2O打印、SaaS打印等等。其中,云打印以其無線、共享、便捷的優勢獲得了多數青睞。
對比幾家云或局域網打印的解決方案,像蘋果從iOS 4.2時就將無線打印功能寫入了底層協議,AirPrint也支持了更多的打印機型,不過這種方式在便于打印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,比如管理數十臺設備時如何快速查看IP地址,或者有時會遇到“連接安全性無法驗證”的情況;再來看谷歌云打印,且不論用Gmail登錄這一“先天缺陷”,其在兼容非Chrome瀏覽器的功能方面也并不完善,而要想將文檔上傳到谷歌服務器再返回到打印端,延遲也相對較長;至于一些老牌打印機廠商,會采用綁定電子郵件或通行證的方式去實現云功能,再或者是借助一臺PC來完成所謂的“云傳輸”,未免有些多此一舉。
此時,企業級市場較為成熟的托管打印服務商開始向內容服務商轉型,逐漸融合了物聯網、云計算的能力,通過基于實際場景的互聯網創新從細枝末節去顛覆使用體驗,打破了員工之間的界“線”,從而實現“指哪打哪”,而共享打印也省去了企業額外部署硬件設備的成本。
這一過程中,釘釘與惠普聯合研發推廣的國內首款智能打印云盒P1,很有可能成為智能云打印時代的領跑者。據了解,首批上線的智能云盒P1將支持惠普HP132、HP227、HP104、HP154、HP126、HP128、HP230、HP203、HP226 等9款A4激光打印機型,后續將支持惠普更多機型。此外,釘釘還將與惠普打通企業級打印產品和服務上下游產業鏈,結合釘釘開放平臺,為硬件廠商、軟件服務商、傳統行業創造更多的業務機會。
釘釘硬件戰略的智連之道
時至今日,釘釘所服務的企業組織已經達到500萬家,用戶超過1億人。如果說釘釘1.0解決了企業內部的溝通問題、2.0將企業內部的溝通和協同融合、3.0實現企業之間的溝通、協同無縫連接,那么4.0則是將推動軟硬件的智能化融合邁向“智連未來”。
筆者曾經多次采訪無招,與其交流的言語之間既能夠看出他對產品的執念,更能體會到他對于企業辦公市場的獨到眼光。根據筆者對釘釘的了解,釘釘做硬件的目的應該與做軟件一樣,并不是為了賺錢,核心訴求是幫助4300萬家中小企業解決痛點,而從智能打印云盒P1這款產品來看,也是“招招到位”。
首先,釘釘云打印可以在2分鐘內完成全員共享配置,免裝驅動,并且支持6秒鐘手機一鍵打印或掃描,以及耗材使用統計實時查看;其次,機密文件使用掃碼打印,用戶可到現場掃碼拿取確保不外泄,打印文件全程多重加密(國密級);此外,全員共享一臺打印機可以免去大部分的IT維護費用,只需購買支持USB的打印機即可,成本更低。
如果說產品優勢是釘釘的殺手锏,那么釘釘對于生態的理解則是制勝關鍵。記得無招曾對筆者說,釘釘希望企業市場可以百花齊放,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才能實現蓬勃的發展,“這個時代給了企業級市場巨大的機會?!?/p>
與惠普的合作,是釘釘智連開放平臺的一次典型范例,只有全面開放硬件標準和底層技術,與硬件伙伴一同打造智能辦公硬件生態圈,才能最終解決企業辦公的痛點。不做行業垂直化是釘釘的邊界,將自己對企業辦公的理解結合惠普對打印市場的心得,正是印證了釘釘開放共贏的理念?!昂唵?、安全、省錢” 的智能云打印服務,釘釘未來將不止代表著一種工作方式,更是一個開放創新、連接用戶與方案商的智慧辦公生態平臺。
推薦閱讀:浙江企業新聞網